在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,我们常常关注其高效、精确的制造能力,却容易忽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,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时间接触3D打印机及其材料的工作人员,如不注意防护,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健康挑战——结膜炎。
为何3D打印会与结膜炎扯上关系?
3D打印过程中,尤其是使用某些特殊材料如光敏树脂、聚合物粉末等时,会产生微小颗粒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,这些微粒和化学物质在空气中漂浮,若被人体吸入或接触眼睛,就可能引发结膜炎,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,症状包括眼睛红肿、流泪、疼痛、瘙痒及分泌物增多等,严重时甚至影响视力。
如何预防3D打印中的结膜炎风险?
1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:工作时佩戴防尘口罩和护目镜,以减少微粒和化学物质的吸入和接触。
2、保持工作区域通风:确保3D打印工作室有良好的通风系统,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和微粒。
3、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:减少因设备老化或不当操作产生的微粒和VOCs。
4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:如不直接用手接触打印材料,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和搬运。
5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:对于3D打印从业者而言,定期的眼部健康检查是预防结膜炎的重要措施。
虽然3D打印技术为现代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,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,通过上述措施,我们可以在享受3D打印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有效降低结膜炎等健康问题的发生几率,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安全。
发表评论
3D打印虽创新,但操作不当或材料选择失误可能引发结膜炎等健康问题。
添加新评论